百度地图 - 谷歌地图 欢迎光临文章网 - www.wenzhangs.cn
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情感日记 > 网络日记 > 正文

其实不是老人变坏了

来源:网络 编辑:文章网 点击: 时间:2020-07-29

       “几十年前,一群年轻人在街上跳交谊舞,不顾老年人的感受;几十年后,一群老年人在街上跳广场舞,不顾年轻人的感受。其实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那群坏人变老了。”

       很长一段时间,碰瓷老人成了公认的网红。继老人碰瓷的新闻报出之后不久,又陆续有老人怒骂怀孕女医生,老人暴打乘客的新闻爆出,“老人”这个词,仿佛渐渐地与粗俗,暴躁,无理取闹等负面词汇画上等号。在社会舆论开始向年轻人倾斜时,又有这样的一句话在网络上惊起了波澜——“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句话的争议一直很大。听到这句话,一方面有人醍醐灌顶,一方面有人不置可否。其实这种论证并非无懈可击,某种程度上说,它有着以偏盖全的嫌疑,不仅如此,现如今我们对老人的认识也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偏见。在这其中,标题党和新闻的反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利用此种方式炒热的碰瓷老人,让社会话题的笔锋一转,把原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老人团体,列入了黑名单,变成了抨击的对象。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为事件主体的老人可以完全抽离出来。老人辱骂年轻人,进行道德绑架、拦路索要钱物、盗窃等行为仍旧发生在你我的城市,街道,甚至是校园。这不一定是普遍的潮流和趋势,但它确实存在。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原本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的老人群体,为什么会出现了分流,那些异军突起的强势老人缘何演化成了中国社会成长过程中的隐痛? 

       根据我国刑法第61条至63条的相关规定“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 20 %以下。 ”这本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却被狡猾的人钻了空子。错不在法,而在违法的人。今年12月11日,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老太太偷邻居家洋水仙包饺子,食物中毒后上门索要赔偿”,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警察调解时也让他出于“人道主义”赔偿部分医药费。这件事看似一场闹剧,背后却隐藏了一些我们无法回避的事。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善者生活的更好,而不是让恶者更加猖狂。警察看似人道主义调解,只会让事情发展的更糟。如果仅仅是因为事件中的老太太是外界眼中的“弱势群体”,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那么这些真正遵纪守法的公民才会沦为真正的“弱势群体”。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老人群体中存在个别的“恶”,就忽略了整个老年群体对社会的贡献。那些被你批判调侃的老人们,他们不仅是路上的老头老太太,更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仅因为两亿老人中的个案而杞人忧天,高呼老年社会环境恶化,未免太过于小题大做了。

       那些“恶老人”之所以能每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其实和理解偏差的新闻价值也不是没有关系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类似丑化老人的新闻在讹人老人的新闻爆出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井喷的态势。

 

       同样是在今年的12月11日,湖北荆州的一位老人冒着寒风,在公交车站举牌,呼吁出行的老年同志错开上班上学高峰期,为上班族和学生让开空间。其实,老人并非是社会风气恶化的始作俑者,如果我们过分放大那些所谓的恶老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甚至丑化老人,那么受害的就不仅仅是现在的老人,还有未来的我们自己。

       截止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一个关乎民族长远大计的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老龄人口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寻求劳动力短缺的解决方法,如何给予老人群体更多的社会关注,正视并尊重老年人,树立老人的正确积极形象,更重要的如何在不伤害“弱势群体”的前提下,减少“弱势群体”数量的增长,这些才是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

 作者:海晏清   邮箱:1434377213@qq.com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1 文章网(www.wenzhangs.cn)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01349号

文章网 - 文章,故事,散文,诗歌,日志,日记,杂文,图文 - www.wenzhangs.cn

若无意侵犯了贵站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2624927959@qq.com

Top